亚洲第一色在线-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亚洲第一页乱-亚洲第一页色-人人干人人草-人人干人人插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 鑄造技術支持 >> 鑄造造型工作業標準

鑄造造型工作業標準

鑄造造型工作業標準
一、     班前準備
執行《通用標準》的有關要求。
二、     上班
1、          進入工作地點
1.1 按規定時間進入現場。
2、          現場檢查
2.1 檢查工作現場是否平整,砂箱、搗固器等造型工具是否齊全。
三、     作業
1、          作業前準備
1.1 熟悉圖紙、鑄造工藝圖和工藝過程卡片及要求。
1.2 檢查模具是否齊全完好,澆冒口模是否符合工藝規定,芯盒是否完整,結構是否合理。
1.3 檢查型砂、芯砂的濕強度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1.4 根據鑄造工藝圖以及鑄件結構選擇合適的造型方法。
2、          砂箱造型
2.1 填砂
2.1.1 型砂一般分為面砂、中間砂、背砂及特殊用途砂,貼近模樣表面填面砂,面砂后面是背砂,有時在面砂和背砂之間填中間砂或特殊砂。
2.1.1.1 大件造型在填砂前要對起吊模具進行檢查,看是否牢固可靠。
2.1.2 擺放好模樣、砂箱,填入面砂。
2.1.2.1 小型鑄件舂實后約20-30mm,大型鑄件舂實后要達100mm。
2.1.3 根據鑄件壁厚和型砂種類填入一定厚度的型砂。
2.1.4 須填加特種砂時,先用手工貼覆,然后放上中間砂或背砂開始舂砂。
2.1.5 填砂時,需預埋的冷鐵,澆口模樣,活塊等不得漏放。
2.1.6 大件造型在填砂前,要對起模吊具進行檢查,看是否牢固可靠。
2.2 舂砂
2.2.1舂砂的緊實度要均勻,適當。
2.2.1.1舂砂的風錘離砂面高度應適當,正確操作,以防頭碰傷自己和別人。
2.2.1.2舂砂舂的太軟易產生掉砂,塌箱脹砂現象,太硬則會降低砂型(芯)的透氣性,使鑄件產生氣孔。
2.2.2 箱壁箱帶處要比模樣處的砂型舂的硬些,以防塌箱。下型比上型要舂得硬些,以防脹砂,整個砂型硬度要合理分布。
2.2.3 舂砂前,竟零件活塊、澆口和冒口模樣先用砂固定位置,不要舂歪或移位。
2.2.4 不易舂實的部分或模樣凹陷處先用手塞緊或舂實,但不易太硬,以防起模時一起帶起。
2.2.5 為了防止鑄型塌箱有些部位要放入木條鐵鉤等。
2.2.6舂砂時要注意設置氣路,不得在舂砂和填砂時使氣路中斷。
2.3 起模
2.3.1舂砂后,要松動木模,以便順利起模,但松動不要太過分,一定要適當。
2.3.2 找出模樣的重心位置。
2.3.3 對小件,起模樣要放在重心位置上,對大件,起模吊具的合力要通過重心。
2.3.4 起模方向要垂直向上,邊向上起,邊敲打模具。起模動作先緩慢,當模樣快全部起出砂型時應快速上升。
2.3.5 干型起模前先將模樣四周型砂稍微壓低或削底一些,以防起模時被拉松帶起造成合型時此處砂型壓壞。
2.4 修型
2.4.1 起模時,造成砂型損壞的部分要用面砂仔細修補,修補后的尺寸形狀應符合鑄造工藝圖紙的要求,并且要求牢固光滑平整。
2.4.2 局部松軟的部位,用手按實或用手錘舂實。
2.4.3 型腔內的尖角(包括澆口)兩面相交的棱角,必須倒成圓角。
2.4.4 起模時帶出的大塊型砂,取出后要仍覆蓋原處,再進一步修補和加強。
2.4.5 大面積或較淺的損壞面,先挖深劃毛,再進行修補且插釘加固。
2.4.6 修出披縫。干型型腔和芯頭四周分型面上型砂在起模中被拉松帶起時,應稍微壓低一些形成披縫,以防合型時壓壞砂型。
2.4.7 用圓鐵棒扎出鑄造工藝圖上要求的暗冒口內的出氣孔。
2.5 開澆口
2.5.1 澆口應使金屬液能平穩流入型腔以免沖壞砂型和砂芯。
2.5.1.1 內澆口不要開在橫澆口的盡頭或上部以便發揮橫澆口的集渣作用。
2.5.1.2 各澆口表面要修的光滑正確,以防金屬液將砂粒沖入型腔中。
3、          刮板造型
3.1 車板架的安裝和校正
3.1.1 在車間適當的地方挖一個坑,將底座放在坑中。
3.1.2 用水平尺將底座校正把立軸插入底座的錐型孔中,并檢驗立軸的垂直度。
3.1.3 往坑中鏟入型砂(或土),將底座周圍的型砂舂砂,防止底座在工作時移動。
3.1.4 在立軸上套上頸圈,并用緊固螺釘將頸圈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上。
3.1.5 套上轉動臂使轉動臂繞立軸做360。旋轉。
3.1.6 在轉動臂上裝上車板,車板未校正前螺栓暫不要擰得太緊。
3.1.7 根據鑄件的水平方向尺寸利用木尺和樣板,將車板調整到所需位置,用水平尺校正車板,使其與立軸垂直,以保證軸尺寸準確的砂型。
3.1.8 擰緊連接車板與轉動臂的螺栓。
3.2 造型
3.2.1 將砂箱吊至立軸上空,使立軸穿過砂箱的中心區而落下。
3.2.2 按照前面安裝車板的方法安裝車板,要仔細檢驗以下車板各尺寸是否準確,如有差錯,應立即調整。
3.2.3 轉動車板一周,看砂箱是否擺放平穩,車板與四周箱邊及箱口的距離是否合適。
3.2.4 填砂舂實,填砂時可在立軸周圍放些磚塊再填砂舂實,舂好后挖出這些磚塊,便留下一個環行坑,隨后車制起來方便省力。
3.2.5 在車制砂型時注意刮砂量不要太大。車制完后還要校正一下是否有跑馬現象。如有則要校正后重刮一次直到尺寸形狀合格。
3.2.6 砂型弄好后,稍加晾干,修整插鐵釘并上好涂料吊走砂型。
3.3 開澆口
3.3.1開置的澆口應使金屬液能平穩流入型腔以免沖壞砂型和砂芯。
3.3.1.1內澆口不要開在橫澆口的盡頭或上部以便發揮橫澆口的集渣作用。
3.3.1.2各澆口表面要修的光滑正確,以防金屬液將砂粒沖人型腔中。
4、地坑造型
4.1硬砂床的制備
4.1.1在確定的地方先挖一個比模樣尺寸略大的坑,使模樣尺寸的型砂能很方便的舂實。坑的深度應比模樣高出300~500mm.
4.1.2 鑄造較大的鑄件,為了使砂型底部產生的氣體能順利排出,要在坑的底部鋪上厚約lOOmm左右的焦炭塊,并用一根或幾根排氣鋼管從焦炭層中引出地面。焦炭層上蓋上草袋,以防砂利落下堵塞焦炭塊之間的孔隙。
4.1.3 填人背砂,并分層舂實。
4.1.4  在舂實的砂型層上扎上通氣孔。
4.1.4.1  通氣孔的距離由鑄件的大小來決定。一般為200~400mm。通氣孔要挖在焦炭層,以便砂型中的氣體由通氣孔進入焦炭層,再由排氣管順利地排出型外。
4.1.5 填上一層面砂,將通氣孔蓋住,以免澆注時金屬液流人通氣孔。     4.2 造型
4.2.1 將模樣輕壓人砂床,再小心起出,根據模樣在砂床上流下的印跡,用工具挖出被模樣壓緊的型砂,在疏松或沒有與模樣接觸的地方加入型砂。    4.2.2 然后再次壓入取出模樣并用同樣的方法修整砂型,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模樣下面的型砂的硬度均勻,印跡清楚為止。
4.2.3 下型舂好后,在模具上增設起模吊具,再次放人型腔中,沿分型面刮平。平面尺寸要大于蓋箱,放蓋箱時、要將四周墊平。上型制法與砂箱造型基本相同。但要注意澆注后的起吊問題,一般在鑄件的冒口上做出吊把。
4.2.3.1 檢查增設的起模吊具是否齊全。 
4.2.4上型制好后,分箱,吊出模具,修理砂型晾干。 
5、特殊問題
5.1 在合箱時,如發現鑄型有裂紋掉砂時,必須修好烘干。以免澆注時產生多肉,夾砂,粘砂等缺陷。
三、下班
1、          下班前的準備
1.1 工作完畢后,將使用的工具圖紙,工藝卡片,木模及時放到指定位置并交付有關人員。
1.2 砂箱堆放整齊,高度不超過1.5m,整理打掃場地衛生。